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******
(新春走基层)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
中新网太原2月4日电 题: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
作者 高雨晴
“我热爱在中国的生活,在这里可以体验新事物,环游中国。”北到山西,南至云南、广东,在中国工作生活这几年,英国“90后”小伙瑞思(Rees)打卡过30余座城市。
今年春节期间,瑞思再次踏上旅程,前往中国南方,他想趁节假日多走走看看,用脚步感知多元中国。
山西人喜欢食醋,这让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的瑞思有了一颗“山西胃”。“当我在中国各地旅行时,总想在吃的东西里加几滴山西老陈醋。”
26岁的瑞思来自英国,现在是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名外籍教师。儿时,偶然从纪录片中了解到中国,自那时在他心中便种下一个“中国梦”。
20岁那年,瑞思有机会来到中国旅行。时隔两年,他受邀到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参加暑期教书项目,由此开启他在中国的生活。
瑞思来中国三年有余,今年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。除夕那天,他入乡随俗,在其宿舍门口挂上对联,还给自己包了顿饺子。“我知道中国人喜欢吃饺子,我也很喜欢,因为饺子的馅料、味道和质地多种多样。”
喜欢研究美食,更热衷于旅行,每逢假期,瑞思都会奖励自己一场旅行。今年春节也不例外,瑞思早早就做好旅行攻略。
“以往,我都会特意去一些历史悠久或风景优美的城市。”瑞思说,今年他选择“南下”,到厦门、东莞、深圳、香港,与朋友一起享受假日时光。
在广东,瑞思被当地的大型工业园区深深吸引。“想到儿时拥有过的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,都可能生产于此地,就觉得很神奇。”到了香港,他感受到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。
边走边看,边感受边分享。所到之处,瑞思都习惯用文字或视频记录下来,将其在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,发布在社交平台。“我非常喜欢与他人分享我看到的东西,希望他们能通过我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中国。”
近几年,他都将旅游目的地锁定在中国境内。武汉、长沙、上海、苏州、重庆、大理……目前他游览过的中国城市超过30座。
在山西,瑞思也打卡过不少地方。2022年夏天,他参加山西卫视的一档沉浸式体验类节目,以体验官的身份,走进大同、朔州、晋中、临汾等地,从多个领域深度感知山西。
“一直以来,在我印象中,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。”瑞思告诉记者,从这次体验中,5G炼焦技术、绿色发电厂等,让他感受到山西“新”的一面。
谈及居住地太原,瑞思表示“很高兴能留在这里”。平日里,他很喜欢逛当地的汾河公园,如今,沿河岸骑行已成为他的日常爱好。瑞思说,“在这里生活几年,让我更加了解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,以及当地的传统文化。”
中国农历兔年已至,瑞思有三个心愿: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,为自己的学生努力工作,继续把山西介绍给世界。(完)
宁夏盐池:沙窝窝再响“创新经”****** 【走进创新型县(市)】 最近,盐池成了宁夏的“明星县”——作为自治区唯一被科技部认定的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县(市),顺利通过验收。 “西北门户,关中要冲”,说的就是盐池。这里地处陕、甘、宁、蒙4省区交界处,曾是游牧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之地。兼容并蓄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由此而生。 近年来,盐池县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,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为主线,让这一精神有了星火燎原之势。 在县委书记王海宁看来,他们的秘籍就是下好体系建设“先手棋”、亮出生态立县“绿色牌”、打造产业发展“新引擎”,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、进中趋优的同时,也让创新成果全民共享。 营造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每到周末,盐池县奋林农畜交易中心的热闹总是最早划破黎明,周边养殖户都到这里交易滩羊。 谁也想不到,它的创办人、科技特派员强奋林曾经是个放羊娃。从只有3间羊棚的羊场到畜牧养殖和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园区,强奋林生意越做越大,还在羊圈里搞起了“互联网+”。目前中心滩羊总交易额达2600万元,带动农民增收600余万元。 作为“中国滩羊之乡”,盐池县2021年滩羊饲养量达322.7万只,羊肉产量2.86万吨,规模化养殖比例70%,农民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滩羊养殖。 “都说我胆子大、脑子活,我觉得跟全县整体氛围关系很大。”强奋林笑道。 激发创新活力,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。 盐池县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,研究出台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、连续8年修订“创新驱动28条”等政策,创新环境持续优化。 “在政府,我们是个‘特殊存在’。”盐池县科技局局长屈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。 他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县四套班子分别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专班。扁平化的创新体系,让创新政策和机制“一竿子插到底”,有效推动了科技管理和地方特色基础研究及示范推广。 举一纲而万目张。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的撬动下,盐池县财政研发经费投入保持30%的年增长率,累计发放“宁科贷”2480万元、贷款贴息300余万元,兑现企业创新驱动奖补资金2.6亿元,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增长率达30%以上。 三链融合 孕育发展伟力 要发展,更要高质量发展。盐池县紧盯创新主体不放松,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。 2020年10月,宁夏深燃众源天然气有限公司放出一个“大卫星”——在国内首次实现BOG制取液氦产品示范运行,为解决国家战略氦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借鉴。 “这是我们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、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合作的硕果。”该公司副总经理常国宾表示。 东部的智慧,西部的激情,在这片土地上交织、升腾。 近年来,盐池县不断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,加强与中科院、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合作,研发推广一批支撑滩羊、黄花菜、化工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品种、新技术和新模式。最让当地人骄傲的滩羊产业,建起了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体系,四登“国宴”餐桌。 如今,盐池县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89家,建成滩羊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3个,合作实施科技项目45个,输出创新技术40项,技术合同成交1.56亿元。 这个山区小县深谙为创新“储值”的道理。 盐池县竭力打造引智育才“策源地”,已建立产学研科教示范基地10个,吸引30余名专家落脚或兼职;开展“百名专家基层服务行”工作,滩羊、牧草、生态建设、中药材4家自治区级专家团队扎根;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300余人,实施乡村振兴科技人才项目84个,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。 人才链和创新链、产业链相互融合,孕育出更加磅礴之力,在宁夏东部崛起一个创新高地。 改善民生 彰显科技魅力 科技为民、创新利民。亮出民生底色的地方,才有真的幸福。 在盐池县,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个生硬的数字,县委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它的重要方向,融入了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。 创新是推开窗就映入眼帘的那一抹绿。 曾经“风吹沙子跑,抬脚不见踪”的盐池县,通过集聚科研院所力量实施一批生态工程,到2021年底,全县森林覆盖率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8.07%和58.45%,200多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,100亩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,成为毛乌素沙地治理全国样板。 创新是在家就能享优质医疗的那根线。 通过远程交流,花马池镇长城村村民陈晓露与县中医院专家确定了治疗方案,这种便捷的看病方式让她欣喜。近10年,盐池县85%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,县域就诊率达到95.8%,基层门诊率达到58.99%,实现了“检查在基层,诊断在县级”的目标,医改经验全国推广。 在这里,创新还是全区率先推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;是治安和交通领域实现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;是建立智慧扶贫综合管理服务平台,在全国创造金融扶贫“盐池模式”…… 一件接着一件干,一届接着一届干,一张蓝图绘到底。盐池县每年实施的民生项目,从几十项增到了百余项。 截至2021年底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.98亿元,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,人均GDP达到10.23万元,超过全国全区平均水平,光是国家级荣誉就捧回87项。 “为了增进民生福祉,科技创新、县域创新这条路,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”王海宁说。(本报记者 王迎霞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彩神ap地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