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海同春”迎开春 华裔新生代闹元宵******
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(于淇) “四海同春”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将于北京时间2月5日播出。“云联欢”联动海内外华人社团、华文媒体等,融入多元文化和科技元素,共同传递元宵节中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,为全球华侨华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。
华裔新生代是未来和希望,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他们,是在海外延续中华文脉、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。今年,“云联欢”新增了华裔新生代元素,由澳大利亚华星艺术团的华裔少年果果,在三个不同篇章里,和家人赏花灯、闹元宵、叙乡情,演绎自己元宵节的海外故事。
元宵为什么要“闹”?
在第一篇章“万家灯火明”中,果果介绍元宵习俗——赏花灯的由来。
元宵佳节,张灯结彩,作为中国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为什么要“闹”元宵,又怎么“闹”呢?
原来从唐宋至明朝,挨家挨户都会赏灯出游、昼夜狂欢,晚上的焰火和杂耍表演,场面十分热闹。人们从正月初八到十五,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浪漫灯会,突显了元宵的欢腾和热闹。
华裔少年果果手捧一碗元宵庆佳节。 节目截图“吃汤圆”or“吃元宵”?
过元宵当然离不开美食,无论天南海北,元宵和汤圆作为元宵节必备美食,自然不容错过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,又是如何区分这两种食物呢?
常言道,北“滚”元宵,南“包”汤圆,二者的主要的区就是流行地域不同。元宵的制作比汤圆要繁琐一些,元宵是在江米粉里滚,汤圆像饺子一样包,虽然制作手法不同,但全都外表圆滚滚,内心甜蜜蜜,也象征着人们团圆和美的心愿。
果果作为在海外出生的“华二代”,除了吃传统芝麻馅儿、花生馅儿元宵,还会用本地特有食材,制作具有澳大利亚风味的坚果馅儿元宵,延续了中国元宵的传统习俗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,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,每个人都会定下属于自己的新年计划。
果果也不例外,“新的一年,我希望自己学业有成,期盼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,也想赶紧回到自己的祖(籍)国看看。”
春天已经来临,让我们在一盏盏灯火、一道道微光下,共同出发吧!(完)
上海首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******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 (王笈)近日,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——《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(2018-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系统全面总结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。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,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、内涵丰富,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 四行仓库抗战旧址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《报告》指出,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(以下简称“革命文物”)主要呈现4个特点,即保护级别全、分布区域广、时间跨度长、建筑类型多。250处革命文物涉及全部4个保护等级,在上海各区均有分布,时间跨度长达150年,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占82%,建筑类型涵盖里弄住宅、传统民居、联排住宅、花园别墅、公寓大楼、公共建筑等,呈现出革命活动的广泛性、深入性。 《报告》指出,在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,展览展示水平和铸魂育人功能明显增强,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形成。 一是保护成效显著。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,对62处(占比24.8%)革命文物进行了各类保护修缮,经评估保存基本完好以上有198处(占比80%)。 二是利用方式多样。有114处(占比46%)进行了各类活化利用,改建为革命类博物馆、纪念馆,增设主题展览,设立纪念碑、纪念雕塑,融入公共空间等。 三是开放参观便捷。有146处(占比58%)对外开放,具备较为成熟的展示功能,参观体验良好。 四是宣传讲解多元。225处(占比90%)开展各类线上宣传,配备专兼职讲解人员,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 《报告》还总结了上海5年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成效。包括:注重顶层设计,工作体系不断完善;加强整体保护,革命文物焕发新生;提升展示水平,讲好革命文物故事;深化系统研究,阐释革命文物内涵;强化教育功能,发挥铸魂育人作用;拓展运用方式,助力文旅融合发展;加强宣传推介,提升传播力影响力。 陈望道旧居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据悉,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文物局将依据《报告》成果,对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施行分级分类管理,提出具体工作建议,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